|
- 泂酌原文、翻译及赏析、拼音版及朗读_诗经·大雅·生民之什 . . .
根据诗意,这可能是一首在家族内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,疑似与《大雅·公刘》同在一个宴会上,人们对公刘的颂歌。 而程俊英《诗经译注》认为:“这是歌颂统治者能得民心的诗,具体指谁,史无确证。
- 箜篌引_诗词_百度汉语
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。 它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,深 刻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。 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 交织成这首诗的主题,表现出“雅好慷慨”的时代风格。 这首诗的章法巧妙,很见匠心。 诗歌在以较多的笔墨描写美酒丰膳、轻歌 曼舞、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,笔锋一转,吐露出欲求亲友忧患相济、共成大业 的心愿,再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,清醒地指出“盛时不再来”。 至此,酒宴 的欢乐气氛已扫荡一尽,乐极而悲来的心理历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了,引人回忆 起开篇的浓艳之笔、富贵之景,更添几分悲怆之情。 如此立意谋 诗词名句网>> 曹植(192-232),字子建,沛国谯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,出生在山东聊城市莘县人,一说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。
- 《箜篌引· [魏]曹植》原文与赏析 - 哲理诗 - 品诗文网
这首诗约作于曹植封平原侯或临淄侯时期,在建安十六年至二十一年间 (211—216)。 那时正是曹植贵盛之时,太子之位也未空。 从字面上看,这首诗是描写一次与亲友的宴饮以及作者的感触,从中表现出作者要求与亲友共同建立功业的愿望。 诗的前面八句为第一层,从几个不同角度,描写宴饮之盛。 一开头先点出事件。 “置酒高殿上,亲友从我游”,在高高的殿堂上设酒席,亲友们与我一块儿在此游宴。 这里点出地点是在“高殿”,说“高殿”,是符合曹植的身份的;点出人物,有“亲友”和“我”;点出事情,是“置酒”。 紧接着即写菜肴之丰盛:“中厨办丰膳,烹羊宰肥牛。 ”内厨房中置办了丰盛的膳食,又烧羊肉,又宰肥牛。 “中厨”,内厨房。 既而写宴会上音乐之盛:“秦筝何慷慨,齐瑟和且柔。
- 李隆基《鹡鸰颂》原文、译文、注释、简介及赏析-古文多
观赏这些自由飞翔的禽鸟,让我心情愉悦,这是一个好历史故事。 四月桑半枝,吴蚕初弄丝。 江行好风日,燕舞轻波时。 去事旋成梦,来欢难预期。 唯凭东流水,日夜寄相思。 不觉春物老,块然湖上楼。 云沙鹧鸪思,风日沅湘愁。 去翼灭云梦,来帆指昭丘。 所嗟芳桂晚,寂寞对汀洲。 田田八九叶,散点绿池初。 嫩碧才平水,圆阴已蔽鱼。 浮萍遮不合,弱荇绕犹疏。 半在春波底,芳心卷未舒。 滟滟流光浅,娟娟泛露轻。 云间龙爪落,帘上玉钩明。 桂树枝犹小,仙人影未成。 欲为千里别,倚幌独含情。 凝颦立户前,细魄向娟娟。 破镜徒相问,刀头恐隔年。
- 泂酌亭原文、翻译及赏析_苏轼古诗_猿诗词
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 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画。 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 苏公陈迹半成空,杖策经行绍圣中。 便与佳名还 泂酌,晔然光景照无穷。 询起居,十颂寒山慰岑寂。 当年置酒赤壁矶,江上献寿豪情飞。 紫裘王郎奏新弄,惊起乌鹊无枝依。 八百卅年一弹指,笠屐丰神尚如此。 泂酌亭 上识遗像,须眉雅与陶庐似。 清都道士径幽琳,与公生年同丙子。 更有幕府老沈逵,飘泊广南穷不死。 三人踪迹渺难详,皆以生年显骥尾 城南多好山,旗岭素云美。 时平乐游衍, 亭 子翼然起。 白石拥云根,寒泉发山址。 沄沄出靡竭,湛湛清彻底。 幽寻涉瑶涧, 泂酌 心最喜。 尘缨已能濯,俗耳旧曾洗。 前修富咏歌,佳致诚可纪。
- 《荸荠》原文及翻译赏析_作者彭孙贻_国学荟
登俎非佳果,能消亦爽咽。 温中疑内热,利物可融坚。 齿颊含宫脆,污泥涤滓鲜。 盘飧逢酒渴,遇尔遂泠然。
- 箜篌引拼音版、原文及翻译_曹植_诗词乐
缓 huǎn 带 dài 倾 qīng 庶 shù 羞 xiū。 主 zhǔ 称 chēng 千 qiān 金 jīn 寿 shòu, 宾 bīn 奉 fèng 万 wàn 年 nián 酬 chóu。 久 jiǔ 要 yāo 不 bù 可 kě 忘 wàng, 薄 bó 终 zhōng 义 yì 所 suǒ 尤 yóu。 谦 qiān 谦 qiān 君 jūn 子 zǐ 德 dé, 磬 qìng 折 zhé 欲 yù 何 hé 求 qiú。 惊 jīng 风 fēng 飘 piāo 白 bái 日 rì, 光 guāng 景 jǐng 驰 chí 西 xī 流 liú。 盛 shèng 时 shí 不 bù 再 zài 来 lái,
- 鰕䱇篇原文、翻译及赏析、拼音版及朗读_曹植古诗_古诗文网
这首诗是 曹植 抒发烈烈壮怀的明志之作,当是曹植后期的作品,大约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(公元228)、三年(公元229)间。 此诗在《乐府诗集》中被收入《相和歌·平调曲》。 这是曹植自制的新题乐府,篇名取自篇首二字。 《乐府解题》说:“曹植拟《长歌行》为《鰕䱇》。 ”古诗又云:“长歌正激烈。 ”可见《长歌行》是慷慨激烈的调子。 这使得此篇形式非常切合内容。 全诗可分两层。 前十句是对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轻蔑讥斥;后六句是对胸怀大志的壮士的崇高赞美,同时抒发他们不被人知的痛苦。 此诗多用典故和比兴手法,产生了既蕴藉深沉、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,诗中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感奋交相融合,创造出一种千古同慨的悲壮之境。 开头四句,以“鰕䱇”“燕雀”比世间热衷于谋私营利之徒。 以“江海”“鸿鹄”喻胸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