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- 《道德经》原文及译文(1~81章)完整版,值得收藏!
《道德经》是春秋时期老子(李耳)的哲学作品,又称《道德真经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五千言》、《老子五千文》,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,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。道德经分上下两篇,原文上篇《德经》、下篇《道经》,不分章,后改为《道经》37章在前,第38章之后为《德经
- 我想看道德经!可是好几个版本!到底该看哪一个版本的呢? - 知乎
首先声明一下,这篇文章相对比较适合有一定基础,或深度爱好道德经的读者来读,因为文章里面的很多版本,已经散失,至于初学者应该选哪个版本,在文末会有推荐,但不附链接,只提供书名。 此文为研究道德经有深度指引文章,文章所列举的书名或人名,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查阅。 整体来说
- 《道德经》最准确的版本是哪一版? - 知乎
如题。最接近老子原意的《道德经》,郭店楚墓竹简 老子《道德经》 现在通行版的《道德经》是三国时期的王弼重新整理的。1993年,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一号楚墓M1发现了竹简804枚,为竹质墨迹。其中有字简730枚,13000多个楚国文字。楚简中有很多古籍,其中有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名,分别是
- 挑了很久了,买哪版道德经比较好呢? - 知乎
2,严遵《道德经真经指归》。严遵,汉成帝时成都人。《汉书·王贡两龚鲍传》有传。“ 此书又名《老子指归》《道德指归论》,史籍多有著录,然卷数、版本颇有差异。《隋书》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《宋史》分别著录为十一卷、十四卷、十四卷、十三卷,宋以后则多为十三卷。据《君平说二经
- 如何理解《道德经》中:“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,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”这句话!? - 知乎
这段文字并不完整,正确理解“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”首先需要还原老子完整的论述。还原版《道德经》第二十四章再现了老子最初的完整表述: 反也者,道之动也。 弱也者,道之用也。 天下之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 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 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 夫唯不争,故莫能与之争。 整章
- 《道德经》帛书是“大器免成”,和“大器晚成”有多大区别? - 知乎
知乎,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,于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,以「让人们更好的分享知识、经验和见解,找到自己的解答」为品牌使命。知乎凭借认真、专业、友善的社区氛围、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,聚集了中文互联网科技、商业、影视
- 《道德经》讲了什么?为什么它广受推崇? - 知乎
1973年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书,其中就包括我们盛行四海的《道德经》。结果经过整理复原人们发现,该版本与我们现在流行的《道德经》版本,存在着一些差异。 传世版《道德经》中为“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道” 而马王堆版《道德经》为“执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道”。 前者因循守旧
- 老子《道德经》中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怎么理解?老子用了类比的方法得出这一结论,不太容易理解? - 知乎
2017 01 18 重新更新整理 我们读老子道德经时,时常会 惑于老子“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” 这句话的意义。 老子所说的“无”是什么? 为何“无”可以产生作用? 时常会被上述问题搞得一头雾水。 我初读道德经时, 亦被这问题困惑许久, 捉模不着这虚无飘渺、玄之又玄的道理, 怀疑这些玄学 是否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