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- 鰕䱇篇原文、翻译及赏析、拼音版及朗读_曹植古诗_古诗文网
这首诗是 曹植 抒发烈烈壮怀的明志之作,当是曹植后期的作品,大约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(公元228)、三年(公元229)间。 此诗在《乐府诗集》中被收入《相和歌·平调曲》。 这是曹植自制的新题乐府,篇名取自篇首二字。 《乐府解题》说:“曹植拟《长歌行》为《鰕䱇》。 ”古诗又云:“长歌正激烈。 ”可见《长歌行》是慷慨激烈的调子。 这使得此篇形式非常切合内容。 全诗可分两层。 前十句是对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轻蔑讥斥;后六句是对胸怀大志的壮士的崇高赞美,同时抒发他们不被人知的痛苦。 此诗多用典故和比兴手法,产生了既蕴藉深沉、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,诗中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感奋交相融合,创造出一种千古同慨的悲壮之境。 开头四句,以“鰕䱇”“燕雀”比世间热衷于谋私营利之徒。 以“江海”“鸿鹄”喻胸
- 《鰕䱇篇·曹植》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- 汉魏古诗 - 品诗文网
《鰕䱇篇》正是诗人抒发烈烈壮怀的明志之作,大约写于魏明帝太和二、三年间。 太和二年 (228年),诗人曾上书明帝,慷慨陈辞,不愿做“禽息鸟视,终于白首”的“圈牢之养物 (家畜)”,而愿“乘危蹑险,骋舟奋骊”,参与讨伐东吴之大业 (《求自试表》)。 但这一宏愿,既不为明帝所理解,更遭到“朝士”所嗤笑。 诗人满怀悲愤之情,故此诗开篇, 即勃发一股怫郁不平之气:“鰕䱇游潢潦,不知江海流。 燕雀戏藩柴,安识鸿鹄游! ”鰕为小鱼,䱇为黄鳝, 都是在小水坑 (潢)、淤水中 (潦)苟延残喘之辈。 正如宋玉《对楚王问》所说,它们又岂能与“朝发昆仑之墟,暴鬐 (鳍)于碣石,暮宿于孟诸 (大泽)”的大鲲,“比量”翻转江海的气概呢? 至于“燕雀”,常嬉戏于篱笆之间,穿掠于房檐之下。
- 汾沮洳-诗经(毛诗)全文原文及译文-识典古籍
《诗经》汾沮洳,刺俭也。 其君俭以能勤,刺不得礼也。 彼汾沮洳,言采其莫。 彼其之子,美无度。 美无度,殊异乎公路。 彼汾一方。 汾沮洳涵盖原著全文和白话文版本,有详细的释义、注解与注释,助你理解深意。
- 颜霉黧以沮败兮,精越裂而衰耄。全诗赏析_古诗文网
颜霉黧以沮败兮,精越裂而衰耄。 裳襜襜而含风兮,衣纳纳而掩露。 赴江湘之湍流兮,顺波凑而下降。 徐徘徊于山阿兮,飘风来之洶洶。 驰余车兮玄石,步余马兮洞庭。 平明发兮苍梧,夕投宿兮石城。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,紫贝阙而玉堂。
- 《汾沮洳》原文与鉴赏 - 诗经鉴赏 - 品诗文
“汾沮洳”、“汾一方”、“汾一曲”,随着视角的推移,描写对象逐步转化,显得更加具体细腻。 “其莫”、“其桑”、“其藚”,避免了景物的单调,增加了景物的色彩。
- 祝融戒而跸御兮,腾告鸾鸟迎宓妃。全诗赏析_古诗文网
悲时俗之迫阨兮,愿轻举而远游。 质菲薄而无因兮,焉讬乘而上浮? 遭沈浊而污秽兮,独郁结其谁语! 夜耿耿而不寐兮,魂营营而至曙。 惟天地之无穷兮,哀人生之长勤。 往者余弗及兮,来者吾不闻。 步徙倚而遥思兮,怊惝怳而乖怀。 意荒忽而流荡兮,心愁悽而增悲。 神倏忽而不反兮,形枯槁而独留。 内惟省以操端兮,求正气之所由。 漠虚静以恬愉兮,澹无为而自得。 闻赤松之清尘兮,愿承风乎遗则。 贵真人之休德兮,美往世之登仙;与化去而不见兮,名声著而日延。 奇傅说之讬辰星兮,羡韩众之得一。 形穆穆以浸远兮,离人群而遁逸。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,忽神奔而鬼怪。 时仿佛以遥见兮,精晈晈以往来。 超氛埃而淑邮兮,终不反其故都。 免众患而不惧兮,世莫知其所如。 恐天时之代序兮,耀灵晔而西征。 微霜降而下沦兮,悼芳草之先蘦。
- 《鰕䱇篇· [魏]曹植》原文与赏析 - 哲理诗 - 品诗文网
先说鰕鳝这类小鱼只在小水坑里游动,不知世上还有大江大海;燕雀这类小鸟只在篱笆间游戏,怎么会知道鸿鹄遨游于天地之间呢?鰕,即鲵,一种小鱼。 䱇,即“鳝”字,黄鳝。 潢,小水坑。 潦,道路上的淤水。 “鰕䱇淤潢潦,不知江海流”二句,本于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夫尺泽之鲵,岂能与之语江海之大哉!”藩柴,篱笆。 鸿鹄,即鹄,俗称天鹅。 “燕雀戏藩柴,安识鸿鹄游”二句,本于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中陈涉语: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以上四句,都是说明世俗之士不知壮士之心,用的是比喻。 以下两句,就直接从人事角度来说明:“世士此诚明,大德固无俦。 ”世上的士人如果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,那末他崇高的德行,别人必定无可相比。 此诚明,即诚明此,真正明白上述所说的这个道理。 固,必。 俦,比。
- 婉兮娈兮,季女斯饥。全诗赏析_古诗文网
祋(duì):武器,殳的一种,竹制,长一丈二尺,有棱而无刃。 彼:他。 其:语气词。 这是一首对好人沉下僚,庸才居高位的现实进行讥刺的歌诗。 诗的第一章是用赋的手法,将两种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遭际进行了对比。 前两句写“候人”,后两句写“彼子”。 “候人”的形象是扛着戈扛着祋。 显示出这位小吏,扛着武器,在道路上执勤的辛苦情貌。
|
|
|